首页
关于论坛大会
新闻和资讯
历届回顾
2020
组织架构
日程和议题
举办地点
分论坛报道
视频回看
图片回看
中文
/
English
新闻和资讯
首页
> 新闻和资讯 > 大会动态
科技前沿
产业资讯
聚焦大湾区
人物
大会动态
大会视频
【大会动态】潘永信:深空探测中的五个重要科学问题
2020年11月10日,在澳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航天科技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潘永信分享了他关于当前深空探测科学研究的见解。他认为,目前深空科学探索面临着五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太阳如何形成及行星早期演化运行机制,类地行星宜居性演化与主控因素,类地行星研究对地球宜居性研究的启示,巨行星及其卫星性质与特征,地外生命搜寻问题。他表示,围绕这五个问题,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人类对太阳系系内和系外进行了上百次的探测,已获得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鼓舞着人们探索浩瀚宇宙的热情和决心,深空探测成为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能力的标志和荣耀。此外针对深空探测的问题潘永信表示,加快融合社会各界科技力量,尤其是加强国际间的科学合作、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谋求人类的共同发展,将是推动深空探索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
2021-03-03 15:36
阅读数:404
【大会动态】神垣隆:免疫细胞疗法——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可行性方案
2020年11月10日,在澳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生物医药分论坛上,日本顺天堂大学下一代细胞与免疫疗法特任教授神垣隆为观众带来了“先制医疗”这一医疗手法以及免疫细胞在该手法中的实践。他介绍,“先制治疗”(,日文直译)是根据免疫学及遗传学特征,在为出现症状前进行诊断,再根据诊断结果对尚未出现症状的未病人群采取预防性介入的医疗手段。先制治疗将帮助医疗人员明确诊断可能出现疾病的干预目标,这种方法与抗加龄医学(Anti Aging)有着很大的区别。神垣隆指出,很多癌症患者的癌细胞增殖无法得到控制,实质是因为其体内的免疫细胞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免疫细胞治疗就是通过解放免疫细胞以激活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灭杀癌细胞的疗效。实验证明,将免疫细胞疫苗如树突状细胞疫苗+αβT细胞结合的疗法有效实现了乳腺癌细胞灭杀。他表示,在进行治疗前患者会进行各项的检查,然后再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免疫细胞疗法,这预示着未来患者将获得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即量身定制化医疗。
2021-03-02 18:05
阅读数:587
【大会动态】吴朝晖:按药品管理是目前中国细胞治疗管理的主要渠道
2020年11月10日,在澳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细胞基因分论坛上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驻会副理事长吴朝晖在谈到细胞治疗在中国医药管理中的问题时指出:按药品管理是目前中国细胞治疗管理的主要渠道。他表示,细胞治疗属于技术还是药品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争论,在细胞治疗发展较早的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都对细胞治疗归属存在很大的争议,甚至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官司等冲突。因此,中国要加强细胞治疗领域的管理,就需要通过立法的形式来明确细胞治疗的属性。他认为,从管理路径和所设立的机构来看,当前中国的细胞治疗形式更倾向于一种药品的生产和管理,因此按药品管理是中国细胞治疗管理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适应细胞治疗特性的评价方法,完善临床前评价与临床试验的标准。吴朝晖表示,细胞治疗的基础和药理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结合受试者的可获得性、新技术的可及性,有条件批准可能是多数细胞治疗上市的途径。
2021-03-01 16:59
阅读数:888
【大会动态】邹旭:守中医之古道,和西医之标准
2020年11月10日,在澳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中医药分论坛上胸痛中心主任及重症监护室大科主任、雷神山C6病区主任邹旭在谈到中医国际化时强调,“和而不同,守正创新”是中医国际化的路径。他认为,目前中医药发展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中国国内前所未有的重视,以及新冠疫情中中医优秀的疗效吸引了国际大量的关注,因此从这一点来看,疗效是中医国际化最好的说服力。同时他指出,中医药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通用标准才能将疗效最大化,而标准的制定则要做到“和而不同,守正创新”,既与目前适用的国际标准对接,又保留传统中医的特色,若中医的发展一味地迎合西方的医药体系,那将导致中医药特色的流失。邹旭表示,他相信中医将会随着其优秀疗效的发挥让越来越多地区的人主动去了解中医、选择中医,从而使中医药文化获得更多的应用机会,逐步实现现代化、国际化。
2021-02-26 13:43
阅读数:1557
【大会动态】曼努埃尔·埃托尔:用科技的力量,建设可持续社会,在经济、人类活动和环境系统间寻求更佳平衡
2020年11月11日,在澳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碳中和分论坛上,葡萄牙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部长曼努埃尔·埃托尔深入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于应对全球性流行病危机和气候变化,建设可持续社会,以及在经济、人类活动和环境系统之间寻求更佳平衡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创新生活不仅关乎未来,还与当下息息相关。人们正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这是本届大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原因。
2021-02-23 16:25
阅读数:2177
【大会动态】Imre J. Rudas: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2020年11月11日,在澳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人工智能分论坛上,IEEE终身研究员、IEEE主席Imre J. Rudas教授在谈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时认为:人工智能将通过为生产生活赋能,带来巨大经济效能。他指出,人工智能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其强大的运算力可以帮助机器设备快速学习适应新环境,而这正是人工智能的特点。Imre J. Rudas表示,深度学习将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点,通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可以更精确地识别更多样的目标、适应更复杂的环境、联通更多的数据、存储并计算更多的可能,从而提供更丰富准确的辅助。随着可以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的应用,未来人类可以将其辅以金融、商务、机械、医药、城建等多项综合领域,为经济社会赋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能。
2021-02-05 17:38
阅读数:5628
【大会动态】周小川:科技创新怎么解决资金问题?
11月10日,在澳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资本助力分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从企业内外部融资、资本市场和政府支持等方面谈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他谈到发展科技、鼓励创新,要重视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融资渠道。内部融资主要包括研发成本投入、设备折旧,以及其他类型的激励机制,其中包括知识产权认定。
2021-02-04 16:54
阅读数:5764
【大会动态】何建坤: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经济绿色复苏
2020年11月11日,在澳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碳中和分论坛由清华大学教授、原常务副校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主持。他指出现在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强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潜在、长期、深刻的危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识,其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主要是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
2021-02-04 12:50
阅读数:5925
【大会动态】徐坚:“复材从计算出发、材料从化学做起”
2020年11月11日,在澳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分子设计分论坛上,国家863、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深圳大学教授徐坚为观众介绍了利用高通量模拟完成的材料基因实验与应用。他分享了自己在研究中总结的研究方法和重点,提出了“复材从计算出发、材料从化学做起”的研发思路。他认为,以计算为先导的研究思路将为研发提高一倍的效率,节省一半的时间,“在‘基础问题-应用基础-服役评价’过程中实现定量化、数值化、模型化”。根据这一研发思路,徐坚及其团队成功利用X光小角散射的方法解决了“难以观察微孔”这一表征手段环节的问题,帮助中国突破了碳纤维研究的瓶颈。
2021-01-29 11:26
阅读数:7325
【大会动态】周新科:示范先行,助力中国抗瘤新药研发
2020年11月10日,在澳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生物医药分论坛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院长、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学分会常委周新科在谈到抗肿瘤新药国家医物临床实验平台的现状和发展时认为:如何让这些平台能够更好地生存是业界需要集体思考的问题。他指出,中国抗肿瘤药物临床实验机构并不少,但是空间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针对保障平台生存和新药研发的问题,周新科提出了示范先行的方案。他认为,在中国加入ICH(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议)的大好背景下,越来越多国际制药企业将中国市场视为重要市场,在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中国也应当集中力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再生医学、构建先进的医疗中心与国家平台、组建由院士领衔的科学团队,渐渐从仿制药向由自主设计的创新药转变。
2021-01-28 15:17
阅读数:766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