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现状与未来

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徐刚 傅梦孜

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和核心内容。自2013年秋天“一带一路”倡议问世以来,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重要国际合作平台,经历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蓝图规划阶段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全面推进阶段,“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电力、管网等一大批具有战略性和带动性的基建合作项目在全球陆续建成运营,取得良好的示范效应,受到共建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欢迎,提升了全球对基建领域的重视程度。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丰硕成果,不但助力中国自身经济转型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构建,而且对全球增长、繁荣和治理贡献良多,为日渐困顿的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动能,为各国走向共同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坦途。同时也应看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并非一帆风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日趋激烈的大国竞争、日渐疲弱的世界经济、日益激化的地缘动荡、日近升温的全球挑战使不少互联互通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等多领域、复合型风险,外部建设环境不确定性有所增加。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全球共同见证十年来各国互联互通的巨大成就。展望未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迈上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值得各方期待。

一、互联互通建设进展

(一)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

从政策轨迹看,“一带一路”提出后,互联互通就是倡议一直推动的首要目标。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构建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等“加强道路联通”的设想浮出水面。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首次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

此后,在历年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政策文件和会议中,互联互通都是重点内容。2014年12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出台,拉开了各省市积极推出对接“一带一路”实施方案的序幕,对外通道建设成为多省发力重点。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等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设施联通列为“五通”之一,明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提出共同推动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涵盖公路、铁路、港口、航空、油气管道、区域电网、跨境光缆等诸多领域,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

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明确指出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以六大经济走廊为框架,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并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完善跨区域物流网建设。峰会公报中“互联互通”一词出现了12次,在设施联通领域形成了14大项成果清单。同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将加强国际海运合作和港口合作,推进海上互联互通合作列为重点内容。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峰会公报中“互联互通”一词出现了20次,签署了多份双多边互联互通合作文件。2021年,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深化互联互通,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深化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提升规则标准等“软联通”水平,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做增量。

(二)互联互通十周年成绩斐然

“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是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合作的主体框架。十年来,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在该框架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东北亚方向。中蒙俄经济走廊进展顺利,积极对接俄罗斯跨欧亚大通道建设和蒙古“草原之路”战略。三国先后签署《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关于沿亚洲公路网国际道路运输政府间协定》《关于建立中蒙俄经济走廊联合推进机制的谅解备忘录》等纲领性合作文件,积极推动形成以铁路、公路和边境口岸为主体的跨境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在俄罗斯,标志性合作项目“一管两桥”相继落成:2019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年输气量可达380亿立方米,是世界上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首座跨越黑龙江的同江-下列宁斯阔耶界河铁路桥和首座跨越黑龙江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界河公路桥分别于2022年4月和6月开通。连接哈尔滨—绥芬河—海参崴的“滨海1号”、连接长春—珲春—扎鲁比诺港的“滨海2号”陆海联运国际交通走廊货运量显著增长。在蒙古国,中企承建的乌兰巴托到贺西格新国际机场的高速公路2019年7月提前实现通车,为蒙首条高速公路;乌兰巴托至曼德勒戈壁输变电线路2019年10月竣工,为蒙第一条跨区域高压输变电线路。

东南亚方向。中国—中南半岛走廊建设为中国—东盟关系“黄金十年”注入强劲动力。泛亚铁路网建设提速。2021年12月,中老铁路正式通车,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中老铁路帮助老挝实现了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夙愿,跨境货运高速增长,国际旅客列车也于2023年4月13日正式开行。作为泰国首条标准轨高铁,中泰铁路一期曼谷至呵叻段正在加速推进,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中国云南、广西积极推进与越南铁路互通项目,古老的滇越铁路焕发新生,中国首条直通越南边境的高铁防城港至东兴铁路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可延伸至越南海防。中缅铁路缅甸木姐至曼德勒铁路已完成环境评估,曼德勒至皎漂铁路可行性研究也提上议程。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经两国谈判获得重启,截至2023年2月项目建设完成超过40%。作为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印尼雅万高铁在2023年8月印尼第78个独立日如期开通。2015年,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启动,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从规划走向落地。

铁路建设之外,其他“五路”也有突破性进展。在缅甸,2013年5月,中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先后于2013年7月和2017年4月向中国通气和输油,截至2022年7月累计向国内输送天然气超350亿标方,原油超5000万吨1。在越南,中越北仑河二桥2017年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2023年5月,广西与越南正式签署110千伏深沟至芒街联网工程购售电协议,时隔7年中国再次通过跨境电网向越南送电,缓解其电荒。在柬埔寨,中企承建的金港高速公路2022年10月1日通车试运营,这是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中企投建的暹粒新国际机场将于2023年10月正式开港。在文莱,2018年5月,中企承建的文莱首座跨海大桥大摩拉岛大桥竣工。

中亚方向。“一带一路”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吉尔吉斯斯坦“2026年前国家发展纲要”、塔吉克斯坦“203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土库曼斯坦“复兴丝绸之路”战略、“新乌兹别克斯坦”2022-2026年发展战略等对接达成重要共识并签署政府间合作文件,致力于打造中亚地区欧亚大陆交通枢纽地位。中国与哈、乌等国的双边国际道路运输协定,以及中巴哈吉、中哈俄、中吉乌等多边国际道路运输协议或协定相继签署。

在哈萨克斯坦,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为哈提供了直抵太平洋的出海口,成为“一带一路”倡议首个实体平台。2017年中国西部—西欧国际运输走廊(双西公路)正式建成。哈成为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国家,中国八成以上的中欧班列都从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口岸过境哈萨克斯坦,驶向中亚和欧洲。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吉乌公路2018年2月正式通车。2019年4月,乌正式加入中哈土伊铁路运输走廊。中企承建的安格连—帕普铁路中的控制性工程卡姆奇克隧道比原计划提前近百天实现通车,这是乌第一条铁路隧道,也是中亚地区最长的隧道。在塔吉克斯坦,中企承建的塔乌公路、中塔公路一期、沙尔—沙尔隧道、南北输变电线、列加尔500千伏变电站、瓦赫达特-亚湾铁路隧桥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互联互通项目得到了塔社会各届的高度评价。在吉尔吉斯斯坦,吉南部电网改造项目和达特卡-克明输变电项目相继竣工。2022年,在吉大力争取下,规划了26年的中吉乌铁路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在土库曼斯坦,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多年来稳定运营,截至2022年底已累计运送天然气超过4000亿立方米,使中国5亿多人口用上清洁能源2,被誉为新时期的能源丝绸之路。目前,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南亚方向。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旗舰与标杆,形成了以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合作、瓜达尔港为重点的“1+4”合作布局。瓜达尔港2016年11月正式开航,2018年3月集装箱班轮航线启动。中企承建的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二期(赫韦利扬-塔科特段)、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中巴跨境光缆等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截至2022年底,中巴经济走廊累计为巴带来直接投资254亿美元,累计创造23.6万个就业岗位,帮助巴新增510公里高速公路、8000兆瓦电力和886公里国家核心输电网3。

在孟加拉国,经过近8年的建设,中企承建的帕德玛大桥2022年6月正式通车,为恒河上最长的大桥,预计可使孟GDP每年增加1.5%,受益人口超8000万4。在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自2017年12月被招商局接管以来发展迅速。2019年斯南部铁路延长线一期项目正式通车,是其1948年独立以来首条新建铁路。在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2018年竣工通车,是马首座跨海大桥。2021年,中企承建的马第一个跨岛高压电网项目竣工。在尼泊尔,两国携手构建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帮助尼实现从“陆锁国”向“陆联国”的转变。2014年8月,西藏航空与尼方携手成立“喜马拉雅航空公司”。2016年5月,南亚公铁联运国际货运列车“兰州号”首批出口货物经吉隆口岸出口尼泊尔。2022年3月,王毅外长访尼期间签署了跨境铁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技术援助方案。

西亚中东方向。近年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加速向中东延伸,与土耳其“中间走廊”、沙特“2030愿景”等发展战略积极对接。在土耳其,2014年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铁全线建成通车,这是中企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中欧班列跨里海路线得到快速发展。2019年11月,中欧班列“长安号”顺利过境土耳其。2020年12月,土耳其首列对华出口班列开通。在沙特,中企承建的沙特吉赞经济城商业港2022年9月举行开港仪式,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中企2018年完成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建设,建成全球首条沙漠高铁。在阿联酋,2016年9月,中远海运与阿联酋阿布扎比港务局签署特许权协议,合资经营阿布扎比哈里发港二期集装箱码头。在阿尔及利亚,中企先后参建了东西高速公路项目和南北高速公路项目,建成了阿最长的公路隧道和公路桥。在埃及,2018年由国家电网建设的埃及EETC500千伏主干网升级改造输电项目完工,是埃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项目。中企承建的“斋月十日城”轻轨项目于2022年9月正式通车,是埃及第一条电气化轻轨铁路。在以色列,中企承建了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2021年9月,中企投资建设的海法新港正式开港。

中东欧方向。中国中东欧互联互通合作突出表现在两条“线”,即中欧班列和中欧陆海快线。疫情下被喻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逆势增长令人瞩目。2016年6月,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正式启用,习近平主席在波兰华沙出席班列首达欧洲仪式。2017年,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波兰和俄罗斯等7国铁路公司签署了《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班次首次突破1万列。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已超过7.3万列,从超过100个国内出发城市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6个城市,发送货物690万标准箱5。

中欧陆海快线在2014年以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为主,辅以克罗地亚里耶卡港、西班牙瓦伦西亚港、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港等四条通道,开辟了中欧贸易新的便捷大通道。匈塞铁路自2014年12月启动以来有序推进,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已建成通车。2022年7月,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黑山南北高速公路优先段通车,这是黑山历史上的首条高速公路,被称为“世纪工程”。

非洲方向。交通基建领域是中非“一带一路”合作重点。过去10年中国向非洲提供大量发展援助,参与建设6000多公里铁路、6000多公里公路、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6。在埃塞俄比亚,2015年亚的斯亚贝巴轻轨顺利开通,是埃塞俄比亚乃至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条城市轻轨;2016年开通的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亚吉铁路)是非洲大陆距离最长的跨国电气化铁路,也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的第一条集技术标准、设备、融资、施工、运营和管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中国标准”电气化铁路。在吉布提,由招商局集团参与投资和运营的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于2017年开港运营,帮助吉布提实现成为地区性航运和商业中心的目标。在尼日利亚,阿布贾-卡杜纳铁路(2014年)、阿布贾城铁(2018年)、拉各斯-伊巴丹铁路(2021年)相继建成通车,哈科特港和阿布贾机场两座航站楼交付使用(2018年),莱基深水港(2023年)开通运营。在肯尼亚,连接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的蒙内铁路2017年5月建成通车,对肯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5%,累计直接和间接创造就业岗位4.6万个,助力当地物流成本最高降低40%7。在莫桑比克,2018年11月,中企承建的马普托大桥及连接线项目经多年建设正式通车,成为非洲第一大悬索桥。在安哥拉,中企承建的本格拉铁路于2015年2月通车,是中企继坦赞铁路之后一次性建成最长的铁路,2019年首次与坦赞铁路实现客运联通,打通印度洋和大西洋,实现非洲版“两洋铁路”。在南非,中南信息技术合作使南非成为非洲首个5G网络商用的国家。2023年8月,中企承建的非洲大陆最高桥梁门塔图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南太方向。近年来,中国通过无偿援助、优惠贷款等形式积极支持南太平洋岛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斐济纳布瓦鲁与布萨湾公路升级改造项目、斯丁森桥和瓦图瓦卡桥已竣工通车,萨摩亚法雷奥罗国际机场升级改造项目顺利竣工。瓦努阿图塔纳岛、马勒库拉岛公路升级改造项目陆续竣工,被誉为“通向未来之路”。2017年8月,中企承建的南太最长综合性码头卢甘维尔港完成移交。巴布亚新几内亚钦布省芒格罗桥至穆迪桥段高地公路升级改造项目,所罗门群岛蒙达机场跑道升级项目、霍尼亚拉国际港升级项目,汤加国家道路改造项目,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州二级公路项目相继实施。

拉美方向。据统计,截至2022年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累计实施了228个基建项目,总投资金额1042亿美元,为当地提供了超72.1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交通基建成为最主要投资板块,占到一半以上8。在巴西,中企投建的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被誉为贯穿巴西南北的“电力走廊”,是世界上距离最长的±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阿根廷,中企承建的贝尔格拉诺铁路改造项目于2023年6月一期工程圆满完工,使这条始建于1876年的粮食运输通道焕发新生。在巴拿马,巴拿马运河第四大桥项目2019年5月举行开工动土仪式,是中资企业在美洲中标的最大桥梁单体项目。在墨西哥,2020年6月,中企参建的玛雅铁路第一标段项目开工建设。在牙买加,中企投建的南北高速公路于2016年通车。在哥伦比亚,中企深度参与马道斯高速公路、波哥大地铁一号线、昆迪纳马卡省西部区域有轨电车等多个重大项目。在玻利维亚,2023年6月,中企承建的圣波尔哈—圣伊格纳西奥德墨索司公路项目(双圣公路)完成移交。

二、“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对中国、地区和全球的贡献

冷战结束以来,美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鲜明的“海洋区位”导向,毗邻主要航道、靠近美欧市场、拥有良港的国家和地区更易参与国际分工,处于发展优势地位。而居于内陆的地区则因运输成本和投资意愿处于发展劣势。这本质上还是世界经济体系“中心—外围”模式下一种依附式发展道路。“一带一路”则通过以互联互通为牵引,厚植各国增长潜力,推动更广泛、多领域的区域和全球合作,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新型全球化的出现开辟了道路。不但中国从中受益颇多,而且共建国家也藉此实现了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和国家善治,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一)互联互通建设助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构建和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有力推动了中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构建。“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助力中国实现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为牵引,相关省份尤其是西部和北部内陆省份纷纷将通道建设作为重点,深度参与到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中,有力扩大了沿边、沿江和内陆开放,促进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速形成。如新疆将自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提出全面完善国际国内互联互通系统,建成乌鲁木齐、喀什等国际性交通枢纽,构建四条“东西畅通”的综合交通走廊和四条“贯通南北”的综合交通轴线。黑龙江积极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打造哈尔滨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际物流集散枢纽、绥芬河-东宁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完善哈绥俄亚陆海联运及哈欧、哈俄等班列集疏运服务体系。重庆、广西等省份力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大力发展铁海联运和多式联运,加强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等分工协作,推动与东南亚地区互联互通。

通过互联互通建设,中西部地区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中西部地区出口占全国比重达到20.9%,比十年前提高8.2个百分点9。中欧班列从超过100个国内出发城市发出,运输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大陆全境。据国内学者测算,截至2022年底中欧班列货值累计超3200亿美元,运输品类达53大门类5万多个品种,2022年度进出口货值占中欧贸易总额达9%以上10。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已覆盖中西部16省区市,货物通达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19个港口,与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衔接。“丝路海运”航线达到100条,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累计开行超1万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1200万标箱11。

通过互联互通建设,一批优势产能顺势走出国外,在共建国家落地生根。首先受益的是庞大的基建产能。2013年到2022年,中国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了一半。边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沿着通道建设在沿线国家安营扎寨,成为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

(二)互联互通激发了区域间贸易与投资,促进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建设在促进区域间贸易和投资增长,提升世界经济增长潜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世界银行发布报告《“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的机遇与风险》,指出“一带一路”交通走廊具有显著改善参与国的贸易、增加外国投资和改善公民生活条件的潜力。走廊建成后,沿线国家的交通运输时间可最多缩短12%,世界其他地区的交通运输时间将平均缩短3%;沿线经济体的贸易增幅将在2.8%至9.7%之间,世界贸易增幅将在1.7%至6.2%之间,时间敏感型产业如新鲜果蔬业、电子产品制造业等将显著获益;低收入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有望大幅增加7.6%。大多数走廊沿线经济体将因贸易和投资扩大而实现增长和收入增加,实际收入增幅最高可达3.4%。“一带一路”交通项目有助于760万人口摆脱极端贫困和3200万人口摆脱中度贫穷。12

十年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一大批标杆性项目的落地逐渐显现。以中欧班列为例,在新冠疫情期间,中欧班列成为国际社会携手抗疫的重要“生命线”,为保障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7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向欧洲发运防疫物资1420万件、10.9万吨13。往返综合重箱率保持在98%以上,不但带动进出口贸易和相关产业发展,而且还催生了许多新的物流、工业、商贸中心和产业园区,为沿线国家民众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实实在在的便利。在匈牙利边境小镇扎霍尼,“中欧物流工业园”项目建设启动;在德国内陆港口城市杜伊斯堡,当地约有5万人从事班列相关业务,占全市劳动人口的15%。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不但为哈这个全球最大的内陆国打开“出海口”,也使其他中亚国家获益匪浅。乌兹别克斯坦对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化肥、农产品出口和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等进口也多于此过境。作为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中老铁路不但帮助老挝实现了打造中南半岛的陆上交通枢纽的梦想,而且在中南半岛腹地打开了一条辐射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便捷物流通道,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产生积极影响,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老两国之间的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昆明到万象的运输时间从之前的2—3天降到30个小时左右。截至2023年8月,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2000万人次,其中老挝段300万人次14;运输货物超24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450万吨,覆盖10余个国家和地区15。世界银行称,从长期来看,中老铁路将会使老挝的总收入提升21%,并增强老挝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到2030年,每年经中老铁路的过境贸易预计将达到390万吨,400万老挝人和来自周边国家的1000万游客将使用中老铁路,给老挝旅游业发展带来机遇。16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成为中希两国的合作典范。自中远海运集团接手比港运营以来,先后投入巨资翻新扩建二号、三号集装箱码头,开拓邮轮码头、物流仓储等新兴业务,吸引了大量流失船东的回归,不仅让比港扭亏为盈,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渡轮港口,地中海重要的邮轮母港、汽车船中转港和修船中心,集装箱吞吐量在世界排名中从2010年的第93位大幅提升到2021年的第26位,还开通了从比港发往中东欧的专列运输“中欧陆海快线”,覆盖了9个国家1500个内陆点,开辟了中欧贸易第三条大通道。比港项目对经受债务危机打击的希腊经济注入活力,为当地创造了超过3000个直接就业岗位,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万多个,累计为当地带来直接社会贡献逾14亿欧元,并带动了当地航运、港口、综合物流整个产业链发展。17

(三)互联互通建设提升了全球对基建问题的重视

其一,一批早中期项目收获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激起越来越多国家参与互联互通合作的意愿。如中老铁路、雅万铁路的成功运营和良好发展效应带动了东南亚地区推动铁路互联互通的热情。中泰铁路建设启动后较长时间内进展缓慢,2022年10月泰国副总理阿努廷率团访问老挝,对中老铁路给予很高评价,推动一期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2023年1月,泰国铁路和海关部门代表团访问老挝,希望加快中老泰铁路连接计划,在未来3到5年内降低30%—50%的货物运输成本。目前,泰国政府正在加快升级国内交通网络,提高东北部货物仓储集散能力,将泰老边境的廊开火车站打造为跨境货物检查中心和物流中心,并就建设廊开至万象货运大桥等项目提出投资方案。2023年2月,柬埔寨与老挝举行会谈,讨论了柬老之间建设高速铁路的可能性。马来西亚也在积极推动与泰国高铁连接,当前已完成吉隆坡至马泰边境城市巴东勿刹铁路电气化升级改造工程,还与泰国就合艾—巴东勿刹、曼谷—合艾段铁路升级和隆曼高铁建设开展可行性研究。受此触动,长期停滞的中越铁路互联互通合作也出现积极迹象。2023年5月,越南交通运输部长率团访华,了解中国高铁发展经验,为重启南北高铁项目做准备。越南总理范明政在访华期间也表达了共建跨境高铁的愿望。

中欧班列的高速发展使过境贸易重要性受到重视。中吉乌铁路正是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力推动下才终于从规划走向现实。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表示,吉需要中吉乌铁路就像需要“空气和水”,希望中吉乌铁路的建设能帮助吉走出瓶颈,成为一个过境国,带来新的工作机会和经济腾飞。俄乌冲突后,跨里海国际运输通道的区位优势凸显,沿线国家看到提升过境运输新机遇,纷纷表示要加大投入提升跨里海运输能力。2022年3月,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和哈萨克斯坦发表了关于发展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必要性的四方声明。同年8月,阿塞拜疆、土耳其和格鲁吉亚就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铁路(BTK铁路)简化过境海关手续签署了协议,以增强对来自中国和中亚地区货物的吸引力。

其二,互联互通建设填补了全球发展领域的空白,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长期以来,全球基建赤字、发展赤字不断积累,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是全球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根据2018年G20“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报告预计,到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总需求将达到94万亿美元,约有15万亿美元的投资缺口,相当于16%的基础设施投资赤字,如为满足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要求,这一缺口将扩大到18.5万亿美元。公路、电力、港口、机场和电信网络投资需求和缺口位居前列。18“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看到了这一日益紧迫的需求。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区别于其他国际性发展倡议和经济合作计划的鲜明特色,自提出伊始就致力于聚焦互联互通,以推动国际通道建设和基础设施合作为重点方向,希望在此基础上提高贸易与投资水平,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增进政治互信与人文交流,有力填补了国际发展领域的一大空白。

其三,“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大发展提高了各国对基建领域的重视程度,海外基建的标准问题也被加入全球讨论。中国基于“一带一路”建设实践,为全球基建规则的形成积极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发展高质量基础设施是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个重要目标之一。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举行,中国作为东道国支持11个多边开发银行提出的《支持基础设施投资行动的联合愿景声明》,鼓励多边开发银行优化资产负债表动用更多公私资源投入基建,启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的整体协调与合作。2019年G20大阪峰会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共商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财政可持续性”等重要理念纳入《G20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原则》成果文件,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原则。

三、互联互通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与风险挑战

十年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交上了一份令共建方满意的“成绩单”,但互联互通建设面临的国际政经环境正在发生剧烈转变,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在这种复杂的变化中,国际政治、经济及安全环境呈现出前所少有的流变与离散性特征”,19风险与挑战趋升。

(一)大国战略竞争加剧,国际政治环境变得严峻和危险,“一带一路”遭遇对冲、对抗、妖魔化风险趋升。

当前,世界地缘冲突与大国竞争正重回国际政治舞台中心。“一带一路”被个别大国解读为中国实现其地缘政治意图的工具,不断加强对相关项目的抹黑和干扰,尤其是具有地缘影响力的互联互通项目。近年来,美欧日澳等西方国家针对“一带一路”的政策协同显著增强。2021年4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曾通过“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明确要求大力推动跨大西洋伙伴合作,推动美欧在联合国层面协作,提议加强与盟友的外援机构或国际基建计划合作,借助经合组织、巴黎俱乐部等机构,施压带路项目合同符合国际标准。西方开始力推B3W、全球门户、PGII等竞争性计划,联合起来对冲“一带一路”;并借助“印太战略”“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等平台,大力游说共建国家加入各种伙伴关系,使第三国选边站压力增大。

妖魔化“一带一路”成为一些国家政府、智库与媒体对华政策和舆论战等的重要一项。一些海外项目被大肆炒作。如肯尼亚蒙内铁路通车后,外媒大肆炒作债务和还款问题,称该铁路造价高昂,是又一条“疯狂铁路”,并诬陷中国觊觎蒙巴萨港,利用贷款使其成为抵押品。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将贷款转为出租港口土地给中方99年,被西方诬为“形同殖民”。“‘一带一路’债务陷阱”炒作此起彼伏,一直延续至今。同时,一些国家给“一带一路”贴上“输出威权”“破坏环境”“侵犯人权”“不透明”等标签,施压共建国退出合作。如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呼吁对象国抵制“一带一路”是时任美副总统彭斯、国务卿蓬佩奥等高官外交出访的重要议程。

(二)国际经济金融风险趋升,互联互通建设的国际经济环境不佳。

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呈现出与“一带一路”提出之时截然不同的运行特征。世界经济的内生风险和结构性挑战加速浮出水面,互联互通建设的国际经济环境趋于恶化。

其一,世界经济正进入滞胀模式,债务违约“灰犀牛”风险加速到来,互联互通建设面临的财务持续性风险显著上升。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统计,当前全球债务规模已突破300万亿美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债务在过去十年上升尤为迅速20。当前全球增长趋于疲弱,通胀压力持续存在、高位徘徊,呈现明显的滞胀特征,美联储激进加息对经济前景造成沉重打击,一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陷入经济基本面恶化、外部融资条件收紧的困境,偿债压力持续上升,大范围债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高企。这种情况下,不但已建成的部分项目营收前景可能出现恶化,不少共建国的后续还贷能力受到冲击,而且通胀压力和融资成本上升将显著推升新建和筹建项目建设成本,减弱共建国家合作热情。出于对债务可持续的担忧,共建国家也将对新建项目也将更加慎重。

其二,国际经济关系出现剧烈调整,互联互通合作空间受到抑制。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部分国家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扩大“关键产业”的范畴和“国家安全”的内涵,强化“关键基础设施”概念,要求重新调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确保“安全可控”,影响共建国家参与互联互通合作的热情和意愿。尤其是中美博弈呈现尖锐性、长期性特征,美将中国大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和机构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实施长臂管辖,阻碍了在建项目的推进。

(三)国别风险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中日益凸显

“一带一路”面向全球,倡导开放性合作,共建国家数量多、分布广、政治体制多元、文化传统多样,国情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关系复杂,区域内文化、宗教、种族、民族矛盾丛生,这使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中面临着相当复杂的建设环境。尤其是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处于政治、经济、社会转型进程中,稳定性较差,对相关项目的推进带来很大影响。

其一,政治风险突出。随着全球经济社会思潮与政策整体趋向保守,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孤立主义与民粹主义加速躁动,部分项目越来越容易成为一些国家政治内斗的“靶子”,导致推进缓慢或出现反复。不少沿线国家朝野争斗不休,政府更迭频繁,新政府上台后往往对前朝进行政治清算,导致一些项目遭受“池鱼之殃”。

其二,经营风险难以回避。一批重大互联互通项目建设虽已取得积极进展,但考虑到基建项目的特点——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潜在风险不容低估。根据麦肯锡统计,大型基建通常都比预定完工时间晚一年半以上,而且成本也比预估高出约80%21。与高技术含量、高回报率的经济领域相比较,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电网、能源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一些落后国家或地区很难在短时期内见到效益,甚至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面临亏损运营的局面。如瓜达尔港项目,在中国接手经营之前,新加坡港务局曾花几年时间开发该港,但因经营不善、缺乏业务、持续亏损等原因而放弃。雅万高铁在建设过程中,沿线地价在5年间涨了4倍,导致征地困难、成本超支,工程造价上涨。

其三,安全风险上升。不少共建国家政府治理能力不强,经济基础薄弱,一旦出现失业率高企、民生堪忧的情况,容易爆发政局和社会动荡风险,出现街头革命、示威游行、暴力犯罪增加、军事政变等情形,冲击互联互通合作推进。埃塞俄比亚2020年11月爆发内战,持续整整两年。2020年8月以来非洲已发生8次政变。针对带路项目的恐怖袭击活动成抬头之势,巴基斯坦“俾路支解放军”等恐怖组织不断发起针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自杀式袭击,2021年达苏水电站事件造成多名中国公民死伤。

其四,地缘动荡对互联互通建设的破坏性不容忽视。2022年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一带一路”在欧亚地区乃至中东欧地区的互联互通合作也受到严重影响。受到战争影响,中企在乌克兰推进的合作项目被迫停滞,多处基础设施被毁。出于货运安全和政治立场考虑,西方国际货运巨头拒绝使用经俄班列,暂停中欧班列业务,2022年经行俄罗斯、白俄罗斯去往西欧的中欧班列数量大减、运量萎缩。其中,去往意大利的班列运输量同比下降了九成多,去往捷克的下降近八成,去往荷兰、法国、瑞典的下降了六成以上,去往德国的下降近四成,去往波兰的下降了二成多22。乌克兰危机的外溢影响还蔓延到南高加索地区和中亚。

(四)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

当前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种类繁多,从对互联互通建设的影响来看,有几类挑战值得注意。一是传染病风险。传染病对互联互通建设的冲击已通过此次新冠疫情充分体现。各国为防控疫情接连出台的封锁、隔离措施迟滞了人员往来和物流运输,抬高了施工成本,对在建项目进度造成较大影响。2020年6月外交部曾统计,约有20%的“一带一路”项目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30%—40%的项目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3。不少拟建项目则被推迟建设。二是网络安全风险。全球网络安全态势堪忧,网络攻击呈高发态势,关键基础设施往往成为黑客主要攻击目标。英国发布《2023年国家风险登记报告》,认定网络是仅次于恐怖主义的战略风险,称未来2年关键基础设施有高达5%—25%的概率遭受重大网络攻击24。不少共建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和防护能力普遍落后,互联互通建设存在较高的网络安全风险。2022年1月,白俄罗斯国家铁路系统遭黑客攻击,导致运营中断。三是气候变化风险。不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气象灾害频繁,加之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对互联互通项目气候适应力和复原力提出很高要求。2019年世行报告发现,缺乏韧性的基础设施危害程度超出想象。例如,自然灾害对发电和交通基础设施造成直接破坏,给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80亿美元左右,但对居民和企业造成更广泛的损失至少为3900亿美元25。

四、前景展望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十年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取得显著成就,尽管存在一些风险挑战,但“一带一路”推动的互联互通建设顺应时代潮流,呼应各国发展大势,具备突破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偏见和地缘政治短视的强大动能,富有高度的国际感召力和吸引力,前景光明。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之所以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有三点成功经验不容忽视。

高度的政治互信是互联互通得以启动的基本前提。基建项目的长程性、基建融资的复杂性决定了政策沟通的重要性,良好的政治关系是相关项目从规划走向落地的基础。当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有力推动了互联互通合作的发展。这些文件是中国与共建国家政治互信的生动体现,反映了彼此发展需求的契合和发展战略的对接。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需要更加自觉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改变世界。广大共建国家也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发展诉求呼声高涨。实践中,一些互联互通项目虽然受挫但往往是重新谈判而并非取消,源于很多共建国家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桥梁、高速公路、铁路等关键基础设施的旺盛需求,希望能通过互联互通建设提高本国经济“造血”功能而非一味依赖外援“输血”,因此即使负债上升该国也心甘情愿。事实上,不少互联互通项目的成功运营,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高了民众对政府的支持率和满意率。“一带一路”广受欢迎,原因就在于这里。

良好的民心相通是互联互通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不少互联互通项目往往需要大兴土木,涉及到征地、拆迁、环评、施工和配套建设等一系列复杂环节,没有当地民众、社团的支持配合,相关建设很难推进。而从成功项目的经验看,提高民心相通的关键,就在于提高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本地化程度,推动人才使用本地化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利益分配公平化使本地政府和人民受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切实提高当地民众对项目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互利共赢则是互联互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经济可行性支撑,无法收回建设成本,或仅仅是单方受益,互联互通建设很难持续推进下去。一些项目之所以引起较大争议,在于中企对国外共建方了解不足,前期可行性研究有所不足,缺乏对该国特有营商环境和文化传统等条件的考虑,导致盈利前景堪忧,才给了他人指责“地缘政治工具”的借口。这既需要中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注重合规合法、科学决策,也需要共建国理性看待互联互通项目的落地,这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商业合作而不是无偿馈赠的发展援助。

互联互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纵观世界历史,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帆影到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从工业革命蒸汽机车的发明到现代信息革命互联网的问世,对互联互通的追求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浪潮,使世界成了紧密相连的“地球村”。斯文·赫定在《丝绸之路》一书中满怀希望地憧憬到,“仿佛看到一条崭新的公路,穿过草原和沙漠。一路上,有无数的桥梁,架在河川和沟壑上……公路沿着古丝绸之路商队留下的足迹和车辙,向前延伸……昔日的壮景,一幅幅沉入西方地平线;而新的灿烂辉煌景象,每天都随着初生的朝阳,一幕幕展现在东方天际。”如今,他的这一展望正在变为现实。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这既是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总结经验、展示成就最隆重的活动,也是各方共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将进一步夯实中国与共建国家的政治互信,增进沿线民众相互认知和了解,推动更多互利共赢的项目从规划走向现实,互联互通合作有望迎来提质升级的新契机。

其一,互联互通要从“硬联通”走向“软联通”。过去十年,一系列重大标杆性项目的启动和运营彰显了互联互通建设的巨大成就,但随着“一带一路”从“大写意”走向“工笔画”,迈上高质量发展道路,以“世纪工程”为代表的传统大基建建设的浪潮已经过去,经济社会效益更好的“小而美”项目受到青睐。未来互联互通建设应更注重标准对接、体系融合、规则相通,不能仅停留在为共建国提供“中国资金”“中国建设”,更要注重为其输入“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大力推动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建设。规则标准的对接,由于涉及到复杂多样的行业领域,对中国与共建国家的政策沟通力度、深度、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的协调进一步向行业、区域甚至企业等中微观领域推进。

其二,互联互通要从“路联通”走向“心联通”。“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深刻改变了很多共建国家的发展面貌,受到了所在国家和人民的广泛欢迎,值得自豪。但不容否认,在别有用心媒体的抹黑煽动下,不少项目建设过程中也遭到了一些当地民众的误解和质疑,甚至出现过抗议游行,导致项目进度受到影响。这说明,互联互通建设要想持续下去,仅仅实现基础设施的联通是远远不足的,不但要在地面修路,在海洋建港,更要在沿线国家人民心中“筑出”一条相互理解、真诚沟通的大道。这要求承担互联互通建设的中企要在当地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推动利益和人才本地化;也要求媒体、智库都能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其三,互联互通要从“线联通”走向“网联通”。从规划看,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多以线性方式展开,强调构建双向互通的国际通道,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下一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应该考虑在“连点成线”的基础上如何“织线成网”,使当前遍布于全球、分散于各国的互联互通项目能在各种机制、协议的安排协调下串联起来,充分发挥网络效应,提升互联互通建设的规模经济收益。这要求在不断扩大带路“朋友圈”的同时,也要善于整合和组织“圈内”资源,不但要重视双边诉求,也要倾听区域和多边的声音,在“一带一路”大框架下提出更多区域性、诸边性互联互通合作倡议,提升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

其四,要重点推动数字、绿色、太空、创新等新型“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互联互通。世界经济数字化、低碳化转型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已展露峥嵘,推动中国与共建国家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低碳环保等领域的沟通合作,实现标准对接、技术共享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决定了中国和共建国家在新一轮全球经济转型和产业变革中的身位和发展优势。

其五,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审慎因应一个急速转变的国际环境。世界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仍在继续发展。美国畅销书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将新冠疫情称为“人类历史新的分界线”。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所言,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转变,相对可预测的世界转向一个不确定性上升、经济波动增强、地缘对抗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的更加脆弱的世界26。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023年9月20日在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开场白中警告,世界处于危险之中,地缘政治分歧正在破坏所有形式的国际合作。由于大国战略博弈加剧,保护主义、分裂主义导致排它性、小圈子、阵营化的出现,全球化遭遇挫折,世界经济增长放慢,以及各国民粹主义上升等新形势下,“一带一路”面临有别以往的建设环境。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需要准确把握世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做好风险评估、预警、防范和应对的各项准备,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保障“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综上,随着互联互通建设的推进,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传播四方,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蓬勃发展之势不可阻挡,通向人类世界共同现代化的征程将更加通畅。


1 陈静:中缅油气管道累计向中国输送原油超5000万吨,中国新闻网,2022年7月27日。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2/07-27/9813504.shtml(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2 静图: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铺就能源新丝路,人民画报,2023年6月5日 http://www.rmhb.com.cn/zt/ydyl/202306/t20230605_800333007.html(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3 蒋超、王欢:专访:高质量中巴经济走廊彰显共建“一带一路”活力——访巴基斯坦智库全球丝绸之路研究联盟创始主席泽米尔·阿万,新华网,2023年7月30日,http://www.news.cn/world/2023-07/30/c_1129776766.htm(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4 苑基荣:孟加拉“梦想之桥”——帕德玛大桥正式通车,人民网,2022年6月26日,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0626/c1002-32456836.html(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5 魏一骏:中欧班列今年开行达万列,释放外贸积极信号,新华网,2023年7月30日,http://www.news.cn/world/2023-07/30/c_1129777156.htm(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6 习近平:勠力同心携手同行迈向发展共同体——在“金砖+”领导人对话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23年8月24日,约翰内斯堡,http://cpc.people.com.cn/n1/2023/0824/c64094-40063361.html(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7 王珩周星灿:国际观察:蒙内铁路是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模范之路,人民网,2022年8月5日,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0805/c1002-32495571.html(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8 Enrique Dussel Peters:2023年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基础设施项目报告,拉美和加勒比中国学术网,2023年7月,第3页,https://www.redalc-china.org/monitor/images/pdfs/menuprincipal/DusselPeters_Monitor_Infraestructura_2023_CHN.pdf(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9 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计算

10 李国强:中欧班列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势能,《中国经济时报》,2023年1月16日,第A03版。

11 薛志伟、银晟:畅通丝路向海而生,《经济日报》,2023年8月10日,第9版。

12 Michele Ruta、Matias Herrera Dappe、Somik Lall、张春霖:《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的机遇与风险》,世界银行网站,第5页。https://www.shihang.org/zh/topic/regional-integration/publication/belt-and-road-economics-opportunities-and-risks-of-transport-corridors(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13 李婕:中欧班列“跑”出新纪录,中国政府网,2022年8月20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2-08/20/content_5706118.htm(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14 叶传增: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2000万人次,《人民日报》,2023年08月18日第12版

15 樊曦、丁怡全、赵旭:一条跨越山河的“钢铁巨龙”,《新华每日电讯》2023年8月15日第7版。

16 World Bank:From Landlocked ToLand - linked: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Lao-China Rail Connectivity,June2, 2020,p18.

17 曲俊澎:为中希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活力,《经济日报》,2021年10月29日,第4版。

18 Chris Heathcote, Ian Mulheirn: Global Infrastructure Outlook: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needs 56 countries, 7sectors to 2040, GIH, June 2018, p3.

19 傅梦孜:《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与新时代的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2023年第1期,第29页。

20 IIF:Global Debt Monitor: Cracks in the Foundation, May 17, 2023. https://www.iif.com/Products/Global-Debt-Monitor(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20 IIF:Global Debt Monitor: Cracks in the Foundation, May 17, 2023. https://www.iif.com/Products/Global-Debt-Monitor(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21 Tim McManus:Managing big projects: The lessons of experience, McKinsey Company,May 18, 2016. 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operations/our-insights/managing-big-projects-the-lessons-of-experi-ence#/(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22 驻意大利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2022年中欧班列运量大幅下滑,意大利同比下降91.62%,2023年3月15日,http://it.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303/20230303395392.shtml(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23 孙敬鑫:疫情遮不住“一带一路”的亮丽成绩单,人民画报,2021年3月17日,http://www.rmhb.com.cn/zt/ydyl/202103/t20210317_800240593.html(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24 UK Cabinet Office National Risk Register 2023 edition, August 3 2023,P11.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national-risk-regis-ter-2023(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25 世界银行:世界银行新报告发现投资建设更具韧性的基础设施可节省4.2万亿美元,世行中文网站,2019年6月20日,https://www.shihang.org/zh/news/press-release/2019/06/19/42-trillion-can-be-saved-by-investing-in-more-resilient-infrastructure-new-world-bank-report-finds(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26 熊茂伶:IMF总裁说全球经济正经历“根本性转变”,新华网, 2022年10月7日,http://www.news.cn/fortune/2022-10/07/c_1129054258.htm(上网时间:2023年9月14日)

来源:博鳌亚洲论坛